查看原文
其他

每年9万人因它而亡,户外遇上该怎么办?

张十月 户外探险outdoor 2019-05-27

 

在户外最害怕遇到的动物排名中,蛇的得票应该遥遥领先


全世界已知的三千种蛇中,85%为无毒蛇,只有15%有毒。而就是这两百余种危险的毒蛇,每年却造成超过90,000人死亡。(数据来源:telegraph.co.uk


行走山野,怎么走才能避开蛇?被蛇咬伤又该如何处理?(注:封面来自wikihow.com)



蛇怕人。除眼镜王蛇外的其他蛇类都不会主动攻击人,多数山友被蛇咬伤的事件是因误踩蛇身或挑逗激怒蛇而引起的。图片来源:wikimedia


蛇是变温动物,对地表温度极为敏感。只要温度回升,蛇便会结束冬眠,开始外出觅食,故有“三月三,蛇出洞”的说法。在南方气候潮湿闷热的地区,甚至全年都有蛇活动。因此,在蛇区进行户外活动,要格外提防蛇出没。


毒蛇咬伤,后果很严重

毒蛇的毒液分为三种,不同类型毒素导致的中毒症状会有不同:


血液型毒素——如被五步蛇、竹叶青等咬伤,会有以下症状:

  • 潜伏期短,迅速毒发;

  • 伤口疼痛,伴有出血;

  • 伤肢肿胀麻木;

  • 局部坏死溃烂。


五步蛇,学名尖吻蝮。头三角形,分布于南方山区丘陵,以武夷山区和皖南山区为多。图/汪仁杰


温州的一位户外爱好者就曾在2010年7月份进山徒步时,被一条五步蛇咬到左手前臂:


没多久,李女士开始呼吸困难,伤口处发黑。她被送往研究所时,脸色苍白,已处于休克早期状态了……而且其心、肾功能都已受损。要是再迟上两个小时,可能很难救回来了。(信息来源:温州都市报 周俊朗


神经型毒素——如被金环蛇、银环蛇咬伤,会出现以下症状:

  • 潜伏期长,1-3小时内症状轻微,但一旦毒发迅速遍及全身;

  • 四肢无力,发热或寒颤;

  • 视觉模糊,听力障碍;

  • 说话和吞咽困难。


银环蛇是中国毒性最强的蛇。头椭圆形,黑环白环相间,分布于南方各省。图片来源:Flickr


杭州的小张去年5月在萧山钓鱼时被一条黑白相间的蛇咬了右手食指一口。开始只是稍微有点麻,小张便没放在心上。不料半个多小时后,他感到手逐渐没了力气,眼睛也看不清东西,还出现了胸闷、恶心、头晕、气急等症状。医生认出小张带来的蛇是银环蛇,


当时小张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瞳孔也大了,流着口水,别说讲话,连呼吸也困难意识也渐渐不清了(信息来源:钱江晚报)


混合型毒素——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的蛇毒。其毒液对循环系统和血液系统同时发生损害,上述症状可能同时发生。


我国境内的眼镜蛇主要是中华眼镜蛇。头椭圆形,被激怒时,身体前段会直立以恐吓对手,主要分布于南方各省。图片来源:wikimedia


广东的户外爱好者韦某去年七月独自一人在杨梅观音寺山顶露营时,没拉好帐篷就睡着了。当他凌晨醒来,被一条正在“散步”的眼镜蛇吓出一身冷汗,


他发现自己右小腿被蛇咬了一口,伤口正渗出血来。很快,一种麻痹感传遍全身,紧接着,自己上吐下泻(信息来源:广州日报)


被蛇咬伤的户外事件屡屡发生,一方面是蛇在山林间广泛分布,另一方面也和伤者对蛇知之甚少,不会科学处理蛇伤有关。


知蛇善认,见蛇躲着走

我国分布的蛇有206种,其中毒蛇59种。如果参与云南广西福建的户外活动,防蛇是重中之重。这三个省均有30余种毒蛇分布,数量也位列全国前三。


蛇的活动区域活跃时间——当外界气温在25~32℃时,蛇活动较为频繁。不同的蛇类的昼夜活动规律不尽相同:多数蛇在白天外出,金环蛇和银环蛇则习惯晚间出洞觅食。蛇在连续阴雨后初晴时经常出洞活动,尤其是傍晚,更易倾巢而出。


  • 春季气温回升,蛇喜欢在向阳坡活动。山友在享受阳光的同时要时刻注意脚下;

  • 盛夏,蛇喜欢在凉爽、水源充足的地方避暑,比如树荫、草丛、溪旁等阴凉场所。休整时小心蛇来抢纳凉宝地;

  • 秋天,蛇经常外出捕食为冬眠储能,所以如稻田溪边这些小动物出没的地方,也是蛇的活动区。


最常见的6种毒蛇中,在北方海坨山、华山、长岛等有可能见到蝮蛇;其余眼镜蛇、眼镜王蛇、竹叶青、五步蛇、银环蛇广泛分布在南方各省,如徽杭、张家界、神农架等潮湿的线路遇蛇频繁。图片来源:justcatvideos


区分毒蛇和无毒蛇——牢记毒蛇的三个特征毒牙毒腺排毒导管,三者缺一不可。毒蛇的毒液实际是一种唾液,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 通过头型区分:

    们常听到的“三角头是毒蛇,椭圆头是无毒蛇”的说法适用于判断大部分蛇。

但这条标准也有例外,比如颈棱蛇和多种锦蛇虽是三角型头部却无毒;而圆头型的银环蛇、金环蛇等都有剧毒。图片来源:ces.ncsu,翻译:户外探险Outdoor


  • 通过牙齿区分:毒蛇毒牙成对,无毒蛇牙齿成排,能喷液体的均为毒蛇。

话虽如此,大多数人见到蛇时哪有心思观察是否体前段能竖起、颈部能膨扁,所以三十六计走为上。图片来源:Quora,翻译:户外探险Ourdoor


  • 通过牙痕区分:如果不幸被蛇咬伤,应通过伤口处牙痕形状判断是否为毒蛇咬伤。即,有一个或两个大而深的圆形齿痕为毒蛇咬伤;反之,若牙痕均匀的排状分布则为无毒蛇咬伤。

当无法清晰判断伤口时,以防万一,应一律按照毒蛇咬伤处理。图片来源:thesurvivaldoctor,翻译:户外探险Outdoor


防蛇有招,相遇走为上

小心脚下,敬而远之”是防蛇的总体原则。


在野外,动可能误踩蛇身;静可能蛇不请自来。无论是行进还是扎营,都牢记不要主动挑逗和激怒蛇。蛇以“S”形前进,并不会斜行,迫不得已逃离时应以“Z”字形跑开,切勿跑直线。


行进中——山友途径灌木要留心。踩到休息的蛇,被蛇视为攻击才会自卫反击。因此,手脚四肢要格外保护好。


图片来源:wikihow。


  • 在蛇可能出没的地方穿长衣裤,着坚韧的靴子和绑脚;

  • 触碰树枝和灌木时小心观察;

  • 手持木棍或登山杖,时常打草惊蛇;

  • 与蛇相遇要冷静,留时间让其逃离;

  • 若与蛇僵持,将手中物品或衣服向其掷去以转移注意力。


扎营时——石缝、岩缝、草丛遮蔽处是蛇常藏身之处。蛇有趋热性,温暖的帐篷和睡袋可能吸引蛇的到来。


图片来源:wikihow


  • 将帐篷附近长草,泥洞,石穴清除,以防蛇类躲藏;

  • 关合帐篷内外拉链,防止蛇蹿入;

  • 携带驱蛇药和蛇伤救治包(刀片或三棱针、高锰酸钾粉末、2~5毫升注射器等)。


面对蛇伤,处理快稳准

多数蛇伤致死事件并非因毒素如何剧烈,而是因为救治不当或不及时,故被毒蛇咬伤的一小时内被称为“黄金救助期伤者被咬后应保持冷静,尽量记住蛇的主要特征(头型、花纹、长度等),同时避免行走而加快毒素扩散。在不确定是否被毒蛇咬伤的情况下,一律按照毒蛇处理。


处理无毒蛇咬伤——消毒最重要。蛇长期在野外生活,被咬后不及时消毒有患破伤风和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


尽快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可用干净的棉布包扎以防感染。图片来源:wikihow

 

处理毒蛇咬伤——现场处理,破坏蛇毒,尽快送医”是基本原则。

  • 用针头或消毒后的小刀挑开伤口或将其字型划开;


以下动图均来源于广西卫视《健康老友道》


  • 利用注射剂空泵吸出毒血


蛇毒通常是金黄色或蛋清色,同血液很好分辨。毒液没有真空泵的情况下可以用打火机烧毒血或用塑料薄膜覆盖在伤口上用嘴吸出。不建议挤压毒血,因为有将毒液挤向血液深处的风险。


  • 1-2滴高锰酸钾加水摇至黑色,打进伤口进行冲洗以破坏蛇毒


如果带有茶叶,可以嚼碎敷在伤口处,因为带有鞈酸的草药可以使蛇毒蛋白凝固。


  • 在没有高锰酸钾、无法破坏蛇毒的情况下,应防止蛇毒被吸收


取弹力纱布或布条沿回血方向大面积包扎伤口周围,防止毒素被静脉吸收。


  • 将伤者尽快送往医院注射抗毒蛇血清


六大防蛇误区

1.小蛇不毒吗?

不一定。

蛇种类不同,毒性也不相同。如体型小的银环蛇含有剧毒,因此见到小蛇也不应掉以轻心。


2.石灰粉、雄黄可以驱蛇吗?

收效甚微。

从五金店中买到的“石灰粉”多是已经加水放热后的熟石灰而非生石灰。石灰粉再次遇水时,放热效果只剩下微不足道的一点了,自然不会对蛇做出威胁了。

有实验证明,蛇只是不喜欢雄黄的味道,但并未到害怕的程度,所以雄黄驱蛇的说法并不科学。


3.被蛇咬伤后可以冰敷吗?

适得其反。

蛇毒在低温环境中能保存20年而活性不受影响,所以使用冰袋不能缓解蛇毒被吸收。


4.酒能解蛇毒吗?

不能。

酒精会使蛇毒在体内循环加快,且饮酒后血管通透性会增强,容易加重肢体肿胀,不利于后期肢体功能恢复。


5.被蛇咬时用嘴吸出毒素可行吗?

可行但不提倡。

用嘴吸毒血可能导致二次中毒,尤其是口腔溃疡者绝不可用嘴吸蛇毒。如果当下没有工具且口腔没有伤口,将嘴隔层塑料吸蛇毒是可行的。


6.“打蛇打七寸或三寸”有道理吗?

有但不提倡。

蛇会因吞咽动物而使内脏位置发生改变;且一些小蛇体长不足七寸。出于安全考虑,并不建议对蛇提棒相向。


蛇的三寸是蛇颈部,是其脊椎骨最脆弱的地方,最易打断。蛇的七寸是指其心脏处,通常在距蛇头20厘米左右处。制图:户外探险Outdoor


恐惧来源于未知,正确与蛇相处是纵横山野的必修课。


不怕前方有蛇出没,怕的是不懂得蛇才是山野的主人,而我们才是过客。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当我们在说山峰难度时,究竟在说什么?

“没有什么抵得上一个朋友的生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